2024年,有383名网暴者被判刑!
3月8日,最高公民法院作业陈述中继续从严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的一组数据引起广泛重视——2024年,有292人以侵略公民个人信息罪被科罪判刑,有91人以凌辱罪、诋毁罪被科罪判刑。
“按键伤人”者遭到应有的赏罚,这得益于我国法治文明的不断前进,得益于全过程公民民主各方参与者循法而行、多元协同的勠力攻坚。
据第55次《我国互联网络展开情况计算陈述》,到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划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信息爆破的互联网年代,在推进经济社会展开、给人们作业日子带来极大便当的一起,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情绪化、非理性、非实在、进犯性的互动内容随同发生,其间,“按键伤人”的网络暴力行为成为典型的网络乱象之一。
多年来,不断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在法治轨道上管理网络暴力、诋毁诋毁等网络乱象,助推相关法令法规不断完善,为依法冲击网络暴力违法违法供给法令支撑,为构建明亮清明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个人信息维护法令系统逐渐健全
“铜须门”“虐猫女”等前期“人肉查找”网络暴力典型事情引起大众重视。尤其是被称为我国“网络暴力榜首案”的“姜岩事情”,引发了大众对网络暴力和个人信息维护的广泛谈论,媒体和法令界开端重视网络暴力的损害。
上述事情存在一起特征,即网民经过“人肉查找”取得受害者个人信息并在网络上揭露,很多网民经过咒骂、打扰或恶搞等方法“进犯”受害者,对其日子作业构成严峻影响。因而,社会上要求加强个人信息维护的呼声愈来愈激烈,不断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宣布呼吁:完善法令系统,依法维护个人隐私,严惩网络暴力。
2008年,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华公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增加了严惩不合法走漏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条款,个人信息维护写入刑法是我国法治的一大前进。但是,“人肉查找”并没有被清晰制止,仍在必定程度上游走于法令“灰色地带”。
2015年11月开端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对网络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了清晰。据此,侵略公民个人信息罪条款适用于“人肉查找”等网络暴力行为,“人肉查找”违法最高可判刑七年。这极大地震撼了侵略个人信息违法违法行为。
在此之前,最高公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运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规则,初次划定个人信息维护的规模,清晰了统辖法院和诉讼程序,为当事人经过司法程序维权发明了便当条件——个人信息维护在民事和刑事层面的法治建造逐渐推进。
此外,顾客权益维护法(修订)、民法总则、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人格权编都弥补了个人信息维护相关条款,在必定程度上回应了大众的关心。
维护公民个人信息,法治的笼子逐渐扎牢。2021年11月,《中华公民共和国个人信息维护法》开端施行,清晰制止任何安排或个人不合法搜集、运用、加工、传输别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维护法的含义严峻,填补了数字社会重要的法令板块。
管理网络暴力法令结构日益完善
近年来,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诋毁、武汉被撞儿童母亲坠楼、寻亲男孩刘学州遭网暴等事情中,“按键伤人”对受害者和广阔网民都构成了极大损伤,广阔大众对网络暴力违法违法疾恶如仇。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司法实践中作出网络暴力有罪判定的份额却较低,这与被害人在承认侵害人、搜集依据等方面存在困难有关,也与凌辱、诋毁刑事案子的公诉规范缺少细化指引、“门槛过高”有关。
为处理网络暴力相关诉讼中的现实问题,2013年9月,最高公民法院、最高公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处理运用信息网络施行诋毁等刑事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清晰了运用信息网络施行诋毁、寻衅滋事等行为的科罪量刑规范。
2014年4月17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因诋毁罪、寻衅滋事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该案是2011年公安机关会集展开冲击网络有安排制作、传达流言等违法违法举动和“两高”司法解说出台后,榜首起依法揭露审理的典型案子。“秦火火”成为因“诋毁”被判刑的榜首人,广阔民众对此拍案叫好。此案也对网络暴力行为构成了强壮震撼。
“推进网络实名制”“加大法令力度”“规范网民网络行为”“强化互联网渠道职责”“将严峻网络暴力行为归入公诉案子规模”……近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计,呼吁加大管理网络暴力力度、完善相关法令结构、加强渠道监管。
适应大众呼声,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有关部分相继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和部分规章,如在民法典人格权编、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清晰了运用信息网络施行侵权行为的法令职责;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管理规则》中规则,网络信息内容服务运用者和生产者、渠道不得展开网络暴力等违法活动。
网络渠道自治也在深化推进。2022年4月起,多家闻名互联网渠道发布公告称,将在用户个人资料页面及谈论区展现IP属地,助力管理网络乱象。
2023年,我国网络暴力管理作业进入新阶段。当年9月,最高公民法院、最高公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违法的辅导定见》,进一步清晰了网络凌辱、诋毁违法的公诉规范、办案要求、法令适用和惩治办法。该定见将严峻“网暴”归入公诉范畴,减轻了受害人的维权本钱,下降了受害人的取证难度,对施暴者构成有力震撼。“这个辅导定见发布今后,反应火热、作用杰出。”最高公民法院研讨室主任周加海说。
2024年6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明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管理规则》,从多个层面加强网络暴力信息管理,打造全流程动态管理系统。该规则是我国首部以部分规章方式发布的反网络暴力专门立法,为继续构建网络暴力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重要根底。
冲击整治网络暴力不停歇
“加大对网络违法的冲击力度”“进步网络暴力、网络流言行为的违法本钱”“经过更严峻的刑事赏罚来构成震撼”……全国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呼吁公安机关严峻冲击网络暴力违法违法,公安机关针对网络暴力现象的冲击整治也从未中止。
2018年2月,公安部布置全国公安机关深化展开冲击整治网络违法违法“净网2018”专项举动。尔后,公安部每年均布置全国公安机关展开“净网”专项举动,以集群战争和专项举动为抓手,以公民大众满意、网络次序安定为方针,对网络违法违法主张强壮攻势。
公安网安部分安身本身功能,依法侦查查办了一大批在网络上任意凌辱咒骂、诋毁诋毁、侵略隐私等网络暴力违法违法案子。仅2024年,公安机关展开冲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违法专项举动就侦查网络暴力案子8000余起,并发布了多起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违法典型事例,以案释法、警钟长鸣,在社会上引起激烈反应。
近年来,“流量经济”火爆,为了招引网民重视,一些自媒体故意制作所谓的热门、爆点,然后到达吸粉引流、增加收入的意图;一些网络水军经过假造传达虚伪信息“造热门”“蹭热门”“带节奏”,或炒作灵敏案事情进行引流牟利。
2023年4月,公安部布置全国公安机关展开网络流言冲击整治专项举动,多措并重严打网络流言违法违法行为,依法关停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整理了很多网络流言信息,有力净化了网络生态。
公安机关还将整治网络流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归入夏日治安冲击整治举动中,始终保持对相关违法违法的高压严打态势,坚决维护公民大众合法权益。
2023年12月,公安部党委决定将2024年作为冲击整治网络流言专项举动年,布置全国公安机关展开为期一年的专项举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继续加大全链条、全渠道、全范畴冲击力度,多措并重推进冲击整治走深走实。据计算,专项举动中共侦查网络流言案子4.2万余起,查办诋毁传谣违法违法人员4.7万余名,整理网络流言信息252万余条。
特别是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公安机关亲近重视网上相关动态,依法侦查多起涉体育范畴“饭圈”诋毁诋毁、咒骂进犯等网络暴力案子,广阔大众拍手称快。
拟定反网络暴力法已具有根底
本年全国两会上,“AI换脸”所引发的侵权问题引起热议。“AI换脸”或许导致个人声誉受损、精力受创,乃至引发网络暴力。不少代表委员期望加大对运用AI东西的违法违法行为的冲击力度。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违法的辅导定见》中规则,对“运用“深度组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景象,依法从重处分,这为法令部分冲击管理相关违法违法供给了支撑。
管理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事关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管理作业注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千变万化、快速迭代的网络世界,只要不断夯实法治根底、加大惩办力度,源头防备、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依法追究施暴者的法令职责,才干有力保证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网络次序。
当时,我国还没有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门法令,关于网络暴力的规则散见于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维护法等法令中。
“我国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已根本构建,多年来的反网络暴力的司法实践,对管理网络暴力供给了有利参阅,主张将这些经历和做法上升为准则、转化为法令。”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罗卫红表明,拟定反网络暴力法已具有根底。罗卫红主张,反网络暴力法应包含防备、网络暴力信息的处理、监督管理、行政法令与司法维护、法令职责等内容。
本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徐晓、江帆和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等人呼吁拟定反网络暴力法,根绝“按键伤人”“按键伤企”。“专门立法能开释“零忍受”信号,经过清晰行为界定、法令职责和快速处置机制,下降大众维权门槛,震撼潜在违法者。”江帆表明。
令人欣慰的是,本年的最高公民法院作业陈述发表,2024年因侵略公民个人信息和凌辱罪、诋毁罪而被科罪判刑的数据同比别离下降22.3%、32%。冲击管理网络暴力违法成效显着。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行为有必要付出代价。良法更须善治,冲击网络暴力非一日之功,只要各方一起努力、齐抓共管,才干营建杰出的网络生态环境,书写网络暴力信息管理法治化新篇章。(记者 邵磊)
来历:公民公安报